近年來,商洛市市場監管局積極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抓手的新型監管機制,不斷提高市場監管水平,全力促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全省2022年營商環境評價中,我市“市場監管”指標評價排名全省第一方陣。2022年,累計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信息43996戶,信用修復3310戶次;限制失信人擔任企業高管100余人次;失信人在行政審批、融資授信、招投標等方面受到限制或禁入,通過清理“僵尸”企業,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健康、穩步發展。 發揮信用信息作用,提升信用監管質效。2023年以來,全市市場監管部門以“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為契機,積極構建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助推營商環境優化,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中省決策部署和市上工作要求,我們以市場主體年報為基礎,嚴格執行國家總局信用監管“三項規定”,狠抓信息公示共享、失信約束懲戒、隨機抽查等各項制度貫徹落實,認真實行市場主體動態信用分類監管。建立了由市場監管部門牽頭、16家行政執法部門參與的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抽查監管聯席會議制度,將分散的日常監管等涉企信息進行歸集共享,歸集多部門涉企信息數據3.8萬多條,發揮市場監管領域各部門聯合獎懲作用,助力市域經濟提質增效,使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 強化信用信息歸集公示,提供堅實的基礎數據支撐。持續推進企業年報“多報合一”,加大年報公示宣傳和督導力度,2022年企業年報公示率94.6%。開展涉企信息歸集治理,確保市級市場監管十多項行政許可備案信息、“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檢查信息、行政處罰信息,100%通過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國家企業信息公示系統歸集公示共享。加強問題數據整改糾正,降低企業年報財務信息“零”值率、錯值率,提高歸集公示數據質量,夯實信用監管基礎。 依法厘清基數,強化監管和懲戒,優化經濟運行質量。對長期處于停業狀態、未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無法取得聯系的、經營地址找不到的市場主體,在《商洛日報》等媒介發布了公告,依法予以吊銷。經與稅務部門核實后,深入推進簡易注銷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注銷的市場主體4976戶。對因未年報、違法違規生產經營行為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市場主體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企業,要通過信息公示共享、部門聯動監管和失信聯合懲戒,督促其及時報送或補報年報公示義務。真正做到應吊盡吊,清理主體,砸實基數,提高市域經濟運行質量。 開展信用提升行動,助力企業紓困解難。印發《商洛市市場監管領域信用提升行動助力市場主體紓困解難實施方案》,強化誠信宣傳教育,充分利用“3·15”消費者權益日、“6.14”信用記錄關愛日、世界標準日、世界計量日、質量月、知識產權宣傳周等重要時間節點,廣泛開展誠信建設宣傳。推行信用承諾,214戶企業簽訂信用承諾書。實行包容審慎監管,落實《商洛市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清單》和《商洛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輕微違法行為“免罰輕罰”“認錯認罰從寬”實施辦法(試行)》,上半年對88戶違法情節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企業,免予行政處罰。提示幫助企業填報年報信息,督促提醒經營異常名錄即將屆滿3年的企業,避免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指導企業信用修復,累計辦理企業經營異常名錄修復3396戶次、行政處罰修復65次,辦理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異常名錄修復3396戶次、個體工商戶恢復正常記載狀態47561戶次,健全信用修復工作機制,探索“承諾容缺”“承諾免查”“即申即辦”等信用修復模式,幫助失信主體重塑信用,步入良性發展。 改革創新,內外雙修,開拓進取服務發展。我們在全省率先建設了“互聯網+智慧監管平臺”,提高了監管效能;建成商洛市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大廳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洛商標受理窗口,全方位為企業提供質量基礎服務;出臺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實施方案》,推行“容缺受理+承諾制”“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要求,大力培育市場主體,激發其市場活力,促進市場主體健康快速發展。截至9月底,今年新增市場主體15249戶,累計達到14.36萬戶,其中個體私營戶數占比高達97.64%。同時,加強非公黨建工作,實施“五互五聯”“百人幫百企”等活動,近年來共幫助非公企業協調解決資金3000多萬元、減免或節約費用480多萬元。共建共享、營造氛圍,在全市大力開展“三共、四清單”活動,對照監管政策共學清單、風險隱患共查清單、整改措施共定清單和清正廉潔共促清單,對市場主體全面“體檢”排查,并進行客觀評價,提高其依法誠信經營意識,為市場監管干部和市場主體劃出各自“紅線”,共同助力商洛經濟社會穩步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