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不合理低價游”、虛假廣告宣傳、導游辱罵游客、誘導購物消費等市場失信行為,亟待從推進信用品牌建設、加強誠信文化建設、完善信用承諾制度、促進信用信息共享、優化信用消費環境等方面著手,推動旅游市場信用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發《關于公布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地區名單(2023—2024年)的通知》,經地方申報、省廳推薦、專家評審、臺賬校驗等程序,確定北京市海淀區等16個地區為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地區。 為進一步推動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與文化和旅游市場各方面各環節深度融合,更好回應地方發展信用經濟的需求,在系統總結前期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推動文化和旅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在2021年首批確定14個試點地區后,文化和旅游部再次確定第二批16個試點地區,并分別明確了各個試點地區的試點任務,充分顯示出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今年以來,我國旅游市場呈現加快復蘇勢頭。然而,“不合理低價游”、虛假廣告宣傳、導游辱罵游客、誘導購物消費等市場失信行為有所抬頭,亟待從推進信用品牌建設、加強誠信文化建設、完善信用承諾制度、促進信用信息共享、優化信用消費環境等方面著手,推動旅游市場信用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推進信用品牌建設。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現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實質上是一種信用經濟,市場化程度越高,客觀上對信用的要求也越高。作為體驗型消費市場,旅游市場高質量發展需要形成完善的信用品牌培育機制,培育品牌化、明星級信用應用產品和服務,通過信用品牌來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取信于消費者,增強旅游市場的號召力和競爭力。例如,大連市依托“行游大連”智慧文旅平臺打造“大連市旅游市場信用品牌”,構建“信用+文旅+N”信用品牌產品服務體系,形成了行業信用企業品牌、信用產品品牌等信用品牌矩陣,2022年認定54家文旅經營主體為信用品牌,極大提升了行業信用品牌的影響力。 二是加強誠信文化建設。誠信是與市場經濟直接相聯系的道德原則,從經濟倫理學的角度,誠實守信是市場行為主體的倫理道德資本。旅游市場是人流密集型市場,各經營主體、從業人員與消費者之間構成了多重交互的共生關系,誠實守信則是維護好良好關系的紐帶。因此,旅游市場要著力營造良好的誠信文化氛圍,建立健全誠信文化建設保障機制,舉辦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誠信文化宣傳活動,促進各市場行為主體和從業人員培育并提高誠信意識,形成“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誠信文化。 三是完善信用承諾制度。信用承諾制度是旅游市場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的重要內容,是加強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經營主體和從業人員誠信經營的重要抓手。旅游行業要著力優化信用承諾工作流程,打造信用承諾工作閉環,建立覆蓋承諾主體全生命周期的一整套制度,著力推動形成經營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旅游市場聯動共治格局。 四是促進信用信息共享。旅游業包括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涉及多部門多主體,是信息密集型行業,信用信息共享尤為重要。一方面,需要運用大數據分析、信用管理技術,充分整合旅游監管服務平臺、旅游投訴平臺、旅游統計系統、旅行社業務管理系統等行業數據資源,實現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另一方面,要加強與金融、信用保險、大數據管理等機構協作,實現信用評價結果互認。例如,浙江省充分整合全國旅游監管服務平臺、全國旅游投訴平臺、省旅游統計系統、省旅行社業務管理系統等行業數據資源,打通省大數據局企業年報、社會保險、執法監管等接口,建立一體化省級文化和旅游行業信用監管平臺,實現了文旅市場信用信息的共聯共通共享。 五是優化信用消費環境。良好的信用消費環境,可以讓更多的消費者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一方面,要創新開發以信用為基礎的產品和服務,運用信用手段釋放消費潛力。例如,山東省日照市制定了“先游后付”政策,設立70萬元的旅游誠信先行賠付金,推動旅游企業誠誠聯合、先游后付,培育旅游信用消費新模式。另一方面,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聚焦旅游市場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信用惠民便企,不斷推動信用消費環境品質升級。 |